大武山豬窟休閒農業發展協會
商家簡介
【臺東 • 慢潮流-採訪報導】
▌大武山豬窟休閒農業發展協會:從山到海,一場心的旅行▌
在台東大武山腳下,有個名字可愛得讓人誤會的地方「山豬窟」。
但別被名字騙了,這裡沒有滿地山豬,而是一片充滿生命力的山林:滿山果實、青蛙交響樂,還有客家與排灣族交織的文化氣味。山豬窟占地六百多公頃,位於大武山東麓,森林裡棲息著豐富的動植物,是全台蝌蚪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。
葉宜臻(Bebe)返鄉接手經營家中民宿,也一頭栽進由母親葉少雲擔任理事長的「大武山豬窟休閒農業發展協會」工作。「不管是旅客,甚至是對住在台東市的人來說,大武經常只是一個『經過的地方』。但我們希望在山豬窟這片廣闊的土地上,能發生一些有趣的事。」
▌在草地上 吃一場山的餐桌▌
在這裡最受歡迎的,是在樹影下舉辦的「草地餐桌」。
長桌擺在平台草地中央,竹製餐具、麻布桌巾,菜色全都來自附近小農。陽光從葉縫灑下,風吹起茶香,鳥鳴在山間迴盪。餐桌體驗以五感為設計,讓人用眼睛、鼻子、舌頭和心去感受山的節奏。午餐由在地小農與媽媽廚房共同準備,每一道都取材自山腳下的田園,旅人一邊用餐,一邊遠眺層層果園與蜿蜒山路,彷彿連呼吸都變得溫柔。
除了餐桌體驗,協會也推出三天兩夜的古道慢行行程,結合阿朗壹古道、浸水營古道與山豬窟生態導覽,讓旅人能在部落停留更久。白天走進森林、聽鳥與蟲的合唱,夜裡在山腳民宿休息,隔天再沿著路線前往海邊,從山走到海,讓旅程就像是一場心靈的修復。










